1.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(yǎng)成,關鍵是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
任何行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。正如以前出現(xiàn)的由于非主流文化對學校的滲透而在學生中表現(xiàn)出來的種種不良的世俗甚至庸俗化行為,其根基,就是少數(shù)學生缺少自我完善的要求,從而產生“無聊”心理和浮躁心理以及偏執(zhí)心理和叛逆心理所至。因此,抓學生良好行為的養(yǎng)成,關鍵還是要著力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,保持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(tài),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。而把行為的養(yǎng)成教育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,從事學生工作的同志,尤其是班主任義不容辭,我們要提倡集體、社會對個人的約束,通過個人影響集體,集體帶動個人,形成合力,這樣就可共同營造良好的環(huán)境和氛圍。
2.提高學生自控力,培養(yǎng)良好習慣
隨著社會上黑網吧的增多,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常進網吧,不學習,在班內搞惡作劇,遭到老師、同學們的反對,家長無奈。當老師和他們談話時,他們也認識到自己這樣做不對,就是到了關鍵時自己把握不了自己。為此,我每當接手一個新班,就先觀察學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習慣,針對實際,利用班會課,向學生闡述不良習慣的形成,會對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危害,然后在班內開展大討論,提高認識,再分別寫出糾正不良習慣的具體措施。為了監(jiān)督落實,開展了學生自治,班委會成員和值日班長每人一本事先統(tǒng)一設計好的筆記本,把每天班內發(fā)生的好人好事和行為不規(guī)范的人和事全部記錄下來。由班長每周匯總一次,按學校學生行為規(guī)范管理方案進行量化考評,在班會課上公布,對于在本周行為不規(guī)范的典型人,先進行個人反思,查找原因,制定出自我改正的措施,再由同學們對此事進行評論,既教育了本人又教育了大家,這樣以來形成了大家互相監(jiān)督,自我控制的良好氛圍,鏟除了滋生不量習慣的土壤,使那些行為不規(guī)范的學生強化自己規(guī)范自己的行為。久而久之,逐步改掉了他們的不良習慣,使自己的行為規(guī)范化。
3.利用主題班會開展德育,促進學生自治
班會課是教育學生的好陣地,利用好這塊陣地對管理好班級非常重要。每學期開學初,在班主任的指導下,根據(jù)學校的工作計劃,結合班級實際情況,引導他們討論修訂出本班的班風、學風、奮斗口號及要召開的主題班會的題目,并確定每個主題班會的主持人(一般由班干部主持),每個主持人為了展現(xiàn)自己的才華,使主題班會達到預期的目的,都會提前做好準備,讓班主任把關。
4.加強問題行為學生的針對性教育
糾正學生已經存在的某些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的思想和行為。盡管班主任對規(guī)范時時講、天天講,總希望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行為,但由于部分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,總會出現(xiàn)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思想和行為。例如:我們班曾經有一個學生言行舉止野蠻、粗俗、穿著華麗、迷戀吃穿、沉湎物質享受,講排場、比闊氣、玩物喪志;而還有個學生把打架鬧事看成是“勇敢”,把尊敬老師看成是“拍馬屁”;還有的學生受市場商品經濟意識的沖擊,滋生出新的“讀書無用論”思想等。因此,作為班主任,必須全面、及時、迅速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(tài),尤其是對后進生,要隨時跟蹤調查,掌握他們在想什么,做什么,分析其后進的原因,對癥下藥,通過導向扶志、正面交心、欣賞優(yōu)美歌曲、觀看健康高雅的影片,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、生產勞動、文體娛樂活動等方法,及時糾正其錯誤言行,把不良現(xiàn)象消滅在萌芽狀態(tài)之中。針對其易反復的特點,不能急于求成,恨鐵不成鋼,而應更加耐心細致,要持之以恒,堅持不懈地做好轉變工作,否則將事倍功半,達不到預期的效果。
5.加強與家長聯(lián)系,共同促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(yǎng)成
個別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,糾正起來非常困難,單靠集體教育和個別談話已收效甚微,對于這樣的“頭痛生”改掉他們的不良習慣實在不容易,就要采取“表本兼治”的辦法,關鍵在于把握火候。首先冷處理,火候一到(表現(xiàn)充分,素材積累得多,已到了不治不行的時候),請家長到學校,共同商議治理的辦法進行教育。共同談話,擺事實、講道理,讓其認識到自己再這樣繼續(xù)下去,后果不堪設想。認識后,令其寫出改正措施,通報全班,家長配合“斷其財路,監(jiān)督其起居”。師生共同監(jiān)督,強令改正。這種措施的實施,關鍵在于請家長的時候要“及時”,不能提前,也不能滯后,要把握好時間,做到及時,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