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育在教育方針的最前面,德不僅僅是品德,同時包括政治素質(zhì)和思想素質(zhì),由此可見德育的重要性。
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(wù)。近年來,興義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(yè),堅持把教育擺在優(yōu)先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地位,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放在首位,圍繞“培養(yǎng)什么人,怎樣培養(yǎng)人”這一主題,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,遵循教育規(guī)律和青少年成長規(guī)律,深化教育教學改革,推進興義教育現(xiàn)代化建設(shè),為全市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和社會發(fā)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。
多年來,興義教育圍繞“立德樹人”的總方向,在德育育人方式上不斷探索創(chuàng)新,讓德育文化充盈每所校園,做到德育無痕,潤物無聲,潛移默化潤澤每位學生的心靈。
德育教育百花齊放
校園里,孩子們互相幫助,紅撲撲的笑臉如太陽般美好燦爛,一聲親切的問候充滿暖意;馬路旁邊,一個個“小警察”有模有樣,引導市民遵守交通法規(guī)……這些都是全市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最好體現(xiàn)。
近年來,興義市打造并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德育行動,通過“思想立德”政治引領(lǐng)、“實踐修德”行為養(yǎng)成、“書香養(yǎng)德”讀書勵志、“禮儀育德”文明教育、“真情潤德”感恩回報、“攜手弘德”家校育人等方面,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潛移默化學生,德育浸潤的效果日益凸顯。
(圖1)坪東小學幫助同學下樓梯
坪東小學一年級(9)班的張某韋同學,在2015年不幸遭遇車禍失去右腿。去年進入坪東小學就讀一年級,因坪東小學樓梯多,給他的上學之路帶來諸多不便。課間,同學們之間有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著他,他想和同學們一起愉快的玩耍又擔心因身體原因遭到拒絕。剛進校時一度害怕與同學接觸,每早到校后與媽媽分別都放聲大哭。
進入校園后,他的班主任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給予他關(guān)愛與幫助。更重要的是教育班里其他孩子親近、幫助、關(guān)心他。于是,班里的孩子在他上下樓梯時主動攙扶,就餐時幫他把飯菜盛好。課間,班里的孩子一起與他游戲。在學校師生的熱心幫助下,張某韋變得開朗活潑、自信積極了,更可貴的是其他學生也懂得了關(guān)愛幫助別人的道理。
周一至周五下午課外時間,在清水河鎮(zhèn)中學球場旁邊,幾名學生蹲在地上,手里拿著剛從地里拔出來的白菜?!斑@是我們的一門課程,叫‘開心農(nóng)場’,這些蔬菜都是學生們自己種的。”原來,清水河鎮(zhèn)中學將課堂搬進生活場景中,開辟操場周圍4畝多地,分給每個班級,讓學生們跟著指導教師學種植。曾經(jīng)把韭菜認成草、蒜苗當成蔥的學生,在這里不僅學會了澆水、施肥、除草、治蟲等稼穡之道,還強健了體魄、錘煉了意志。
潘佳同學深有感觸地說:“體驗過從耕種到收獲的過程后,才知道農(nóng)民的不易,才真正體會到勤儉節(jié)約這一傳統(tǒng)美德的重要性?!?/span>
清水河鎮(zhèn)學生家長鄒榮剛告訴記者:“自從學校有了‘開心農(nóng)場’后,孩子變化非常大,以前回到家里很少干家務(wù)活,現(xiàn)在做完作業(yè)就主動洗衣、刷碗、拖地,變成一個愛勞動的乖孩子?!?/span>
(圖2)清水河鎮(zhèn)中學學生在“開心農(nóng)場”勞動
“潤物于無形之處,學生能有所思、有所悟、有所為,那么‘開心農(nóng)場’的教育意義就達到了?!毙iL丁憲進這樣說道。
興義市的七舍鎮(zhèn)中學結(jié)合實際,在校園內(nèi)開辟學生茶園,讓學生了解勞動之美和學習茶文化。
農(nóng)村的學校可在勞動中感悟德育之美,而城區(qū)小學寸土寸金。于是,興義八中、陽光書院,陽光小學等學校結(jié)合實際成立學生電視臺。陽光小學電視臺從播報、配音到剪輯都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。從什么都不會到獨自挑大梁,學生們既鍛煉了能力,增長了見識,還培養(yǎng)出良好的協(xié)作精神。
校園電視臺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新載體。疫情防控期間,陽光小學利用直播設(shè)備和班班通設(shè)備開展線上升旗儀式、國旗下的講話和每周主題教育活動。復學第一天,學校就利用校園電視臺開展心理健康培訓。
此外,全市各學校還積極開發(fā)德育校本課程,探索將民間藝術(shù)、鄉(xiāng)土民俗和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等項目引入校本課程與學生社團活動,聘任當?shù)貢嫾摇⒚耖g藝人等擔任校外輔導員,推進地方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進校園、進課堂、進頭腦。
以前,德育教育就是講誠信、講品德,講各種大道理和故事,灌輸式的說教過于抽象,學生們理解不了,更接受不了其中的精髓。如今,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內(nèi)涵豐富多樣,在課堂上、在書本里、在游戲中、在課外實踐中,學生成為主角,不少學校還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(shè),形成良好的學習和文化氛圍。
(圖3)百春幼兒園開展“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”國旗下講話活動
百春幼兒園倡導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。幼兒園德育活動豐富多彩,每逢各種節(jié)日組織孩子們開展慶?;顒樱尯⒆觽兛鞓返耐瑫r,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精髓,體驗愛國、愛鄉(xiāng)、感恩、團結(jié)、關(guān)愛等涵義。
“把德育與幼兒啟蒙教育相結(jié)合,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知民族文化,在快樂中體驗中華民族文化內(nèi)涵,種下愛祖國愛家鄉(xiāng)的種子,是我們的責任。”該園負責人林貴香說。
走出校門體驗德育
“想不到,出去旅行一圈回來,孩子竟然主動干起了家務(wù),晚上還要求我和她一起讀書。”畢業(yè)于陽光書院學生羅樂的媽媽告訴記者,自家孩子跟著學校去深圳和香港研學旅行,回來后的變化讓她感到特別驚訝和高興。
每年,陽光書院會組織學生外出研學旅行。一次旅行,為何能讓孩子有這樣的轉(zhuǎn)變?陽光書院德育處主任羅倫鶴介紹,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材,尤其是在研學旅行中,孩子們帶著好奇心與同學老師一起探秘,通過“實踐修德”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?!皩嵺`修德”是全市新時代中小學德育行動工作的重點,借助教育實踐活動,加強對學生在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公民意識、生態(tài)文明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,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。
(圖4)陽光小學邀請援鄂英雄到校宣講
通過課外實踐,讓學生走出校門,從生活中汲取養(yǎng)分,是全市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。
陽光小學還組織學生走出校門,到蔬菜基地、民族博物館、中醫(yī)館、污水處理廠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體驗活動。
在興義市鴻鑫農(nóng)業(yè)十里坪蔬菜基地,孩子們參觀生態(tài)基地、育苗大棚、水培蔬菜大棚,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。在興義市布谷鳥公司民族博物館,孩子們參觀文物展,一件件精美的布依族服飾、蠟染等展品讓孩子們大開眼界,感受到家鄉(xiāng)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蘊。在陽光集團·靈素中醫(yī)館,聆聽《中醫(yī)起源》知識講座,近距離看神奇“銀針”,體驗拔罐和中醫(yī)推拿,感嘆中醫(yī)的神奇和博大精深,體驗中醫(yī)藥的無窮奧秘。在西郊水廠和滴水再生水廠(污水處理廠)了解自來水的生產(chǎn)流程,體會每一滴水的珍貴。通過實踐的方式,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各種文化,讓離學生生活遙遠的德育道理變得觸手可及。
(圖5)陽光小學組織學生到十里坪蔬菜基地體驗
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開闊眼界、擴充認知范圍的過程,其中的“養(yǎng)分”需要他們在生活中汲取,而課外實踐,無疑是德育工作的良好載體。
記者了解到,興義市很多學校組織學生走進劉氏莊園、何應欽故居感受先輩們?yōu)樯窳⒚?、為往圣繼絕學等思想;走進烈士陵園,學習革命前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(yè)鞠躬盡瘁、敢于擔當?shù)母锩瘛谥行W生德育教學中,鼓勵學校將實踐活動與本土傳統(tǒng)文化相結(jié)合,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,接受德育的浸潤。
(圖6)陽光小學組織學生到污水處理廠參觀
身臨其境感悟德育
長期以來教育存在著“重智育、輕德育”的傾向,已引發(fā)教師群體認知上的“厚此薄彼”,成為德育教育之路上的故障。
加強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學校德育工作注重儀式感的渲染和營造,能讓看似虛無縹緲的道理變得真實、有形,從而有效放大教育影響力,讓德育無痕滋潤孩子。
“我已長大成人,永遠做祖國忠誠的兒女,從興義中學放飛人生理想,為中華民族的富強奮斗終生……”每年,在興義中學和五中等高中學校都舉行高三學生18歲成人禮,全校高三學生在校領(lǐng)導、老師、家長的祝福和見證下,緩緩跨過成人門,步入18歲成人的行列。隨后,學生依次向家長和老師三鞠躬,感恩父母師長,場景溫馨感人。
(圖7)興義中學成人典禮
在陽光小學課外活動書法課上,每年一年級學生在上書法課前都會舉行“開筆禮”,書法老師手握毛筆,飽蘸濃墨,一撇一捺寫下一個“人”字,寓意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最為重要。校長韓忠源說,這種“儀式感”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,是學習的開始,以此激勵他們珍惜讀書機會,勤奮學習。
“父母呼,應勿緩;父母命,行勿懶;父母教,須敬聽;父母責,須順承……”瑯瑯的誦讀聲不絕于耳,這是陽光小學的孩子們放學路上誦讀《弟子規(guī)》。陽光小學的學生不僅熟讀成誦,還落實在行動中。學校開展“送給家長的禮物”“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務(wù)”“感恩、孝敬主題教育”“書法和禮儀操向援鄂抗疫英雄表感恩”等活動。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父母對自己的養(yǎng)育之恩,切身體會祖國的偉大,從而激發(fā)學生成長動力,堅定努力學習、奮發(fā)圖強、服務(wù)社會的決心,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報國之行。
全市各學校利用開學典禮、入學儀式、入隊儀式、成人禮、畢業(yè)典禮等活動開展德育教育,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種活動中,突出學生的主導作用。同時,綜合運用課堂教學、主題活動、道德實踐等方式,開展儀表之禮、餐飲之禮、言談之禮等教育,幫助學生養(yǎng)成良好的禮儀習慣。
家校攜手共育德育
古語云:“養(yǎng)不教,父之過;教不嚴,師之惰?!痹诮逃⒆臃矫?,學校和家庭自古至今是一體的。興義市在開展德育工作中,始終堅持家校攜手,讓德育教育真正內(nèi)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每天早上,在坪東小學門口,都能看到一群戴紅袖套的人護送學生進出校園?!斑@是我們學校設(shè)立的愛心護學崗,由愛心家長、值周教師、學校保安、值周學生‘四支隊伍’組成,每天會按時在學校周圍護送學生?!毙iL陳才友說。此外學校還設(shè)立家長愛心活動崗、愛心共育崗、愛心勞動崗,通過邀請家長參加學?;顒?、走進課堂分享知識、為學生提供服務(wù)等,讓家長參與教育,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。
在家校攜手育人方面,興義市一直在不斷探索。目前,興義已成立186所家長學校,積極推進家校攜手共育孩子,全面有效提升孩子的德育水平。不僅如此,不少學校還定期開展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專題調(diào)查、研學旅行、社會公益、學校開放日(周)等活動,使學校與家長的力量匯聚一起,共同呵護孩子健康成長。
課堂育德、行動立德、環(huán)境蘊德、書香養(yǎng)德、真情潤德,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紛紛打出“德育組合拳”,著力構(gòu)建德育體系,密織德育網(wǎng)絡(luò),拓展德育空間,德育唱響教育主旋律,奏響文明最強音。
德育無痕,潤物無聲。在潛移默化中,學生明白了為什么要學,明白了責任擔當,擁有了家國情懷。從春到夏,從城到鄉(xiāng),從幼兒園到高中,德育工作猶如一縷和煦春風,滋潤學生心田,催開朵朵綻放的蓓蕾。
(來源:多彩貴州網(wǎng))